中国足球队吧百度贴吧_中国足球队吧
1.为什么中国有很多足球迷,可是中国足球却还是那么差
2.中国足球队下届世界杯应该可以参加比赛吧!
3.中国男足亚运队主教练是谁
4.为什么国足难以再崛起?为什么有人把国足变得落后?
5.中国足球国家队
中国国家队历史射手榜前五是:柳海光、武磊、杨旭、马林、宿茂臻。
1、柳海光
柳海光,男,1963年7月生,上海市人,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1979年入选国家青年足球队。1983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司职中锋。后到前南斯拉夫游击队队踢球。
1991年退役后从商。参加过第二十三届亚洲青年杯足球赛,与队友合作,获得第2名,取得了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的资格,使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了亚洲。
2、武磊
武磊,1991年11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山东济南平阴,中国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截至2023年6月,现效力于中超的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
3、杨旭
杨旭,1988年2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前锋,曾效力于上海申花、天津天海、山东泰山、辽宁宏运等球队。
4、马林
马林,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身高1.76米。1983年入选辽宁足球队,司职前锋。1981年,获全国青年联赛最佳射手。1991年,获亚俱杯赛最佳射手。截至2023年6月,现任辽宁足球队主教练。
5、宿茂臻
宿茂臻,1972年9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籍四川省,前中国足球运动员,获得索福德大学商业管理学硕士学位,截至2023年6月,现为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中方教练组组长。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足球迷,可是中国足球却还是那么差
摘录的,我觉得说得有理
国足到底有哪些痼疾呢?我认为,国足起码有以下三大痼疾,你认为呢:
一、进攻无力,缺少配合。
纵观中国对新西兰的比赛,表面上中国队占了上风。上半场前三十多分钟,下半场失球后的二十多分钟,球权基本都在中国队一方,控球率远比新西兰高,优势尽在中国队一边。但是就是打不开局面。为什么?仔细想想,中国队也不可能进球。中国队的进攻,有几次能达到对方禁区?即使到禁区边上,也一一被对方化解了。唯一在禁区里的两次,都是先下底,再传中,但运气不佳,都击中门柱或横梁,没有破门。整场比赛,看点也就这么点,其它时间,国足队员都在疲于奔命。中国队进的那一球,是乱军中取胜,说白了,就是瞎猫碰见死老鼠,开出的球正好砸在董方卓的头上,顺势一摆,球进了。
至于中国球员的表现,也都尽力了,但都是各自为阵,没一点配合。后卫拿到球后,一个大脚,拼命地朝前传,唯恐在自己后方被对方抢断;前锋呢,只好拼了命地去追,白白地消耗了体力。后卫的脚法也太臭,十有八九不能准确地传到前锋脚下,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一瞬间失去了。队员间就像一盘散沙,乱糟糟的,三条线不是离得太远就是挤在一起,没有一点章法。好几次,一个队员传出球(记不清几次、那个球员、什么时间)后,发力朝前跑,想和队友做撞墙式配合,可接球队员根本就没这个意识。可怜韩鹏,满世界追着球跑,特点一点都发挥不出来,再也没有了在鲁能的潇洒。我不懂,是球员不会呢,还是教练没要求,或是接球的球员长时间没碰球,想好好过过瘾。总之,占了上风的中国队没有一丁点配合,进攻乏力,今天踢平了新西兰,应该是很幸运的了。
中国队的表现,并不是今天偶尔为之。看看中国队世界杯预选赛二十强赛中的表现,哪一次不是如此。如此顽疾,竟没人看出?悲哀,中国足球队的悲哀,中国亿万球迷的悲哀,正如我在国足二十强赛出局时写的《中国球迷的悲哀》。
二、后卫无能,盯球不盯人。
中国队占尽场上优势,可就是先丢球了。并不是对方有多么好的技术和配合——如果是那样,我们也认了,也能体谅我们的足球水平低,体谅我们的球员,就像我们遭遇到西班牙、荷兰一样——可对方就两个人呀,一停、一吊,就摆脱了我们四个防守队员,形成单刀,直插空门,1:0 ,中国队出线希望遭受严重挑战。什么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后卫平行站位,没有纵深防御,球员无法补位,二是后卫漏人,被对方反越位成功。我们先不说后卫平行站位(这有可能是教练特意安排)的安排有无疏漏,但后卫漏人的问题是今天先失球的罪魁祸首。我们的后卫,两眼只盯着活动的足球,全不顾身边的人,就像一只捕食的青蛙,只对活动的小目标感兴趣。看看今天球员的反应:对方球员接球后,四个防守球员眼睛都盯着接球人的脚上球,全然不顾身边只有几步远的另一个对方球员;当对方传出球时,一切都已经迟了,更可笑的是我们的防守队员竟然从相反方向转身去追。我不知道当事人李玮峰作怎样的解释,应该说,李玮峰在这场比赛中表现还不错,但就是这个失误,李玮峰难辞其咎,中国队的三分变成了一分。
我并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用此来说明中国队的痼疾。后卫漏人,现在好像成了中国队的习惯了,不管是世界杯预选赛,还是热身赛、友谊赛,包括今天的奥运小组赛,我们的失球,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后卫漏人。后卫“盯球不盯人”难道是今天世界足球的时尚?但我看意大利的“世界最坚固的防线”,好像后卫专门是盯人的。我们的国足,教练不知请了多少,德国的、英国的、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的,还有中国本土的;足协也换了不少人,但好像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后卫漏人”问题,否则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有所改观呢?
就我们国足后卫现在的状况,接下来输球是意料中的事,小组出线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一种奢望吧,比利时比我们强,巴西更是大人玩小孩。我们的足协官员和教练应该醒醒了吧。
三、球技粗糙,却好卖弄。
说起球技,我们当然不能和小罗、梅西比。应该承认,我们的球技水平不如欧洲、美洲、非洲的球员,甚至不如亚洲的日本、韩国。
然而,我们的球员好像并不承认这一点。何以为证?你看场上,我们的国足队员,只要拿到球,总要在脚上踢它三四下,朝前带一带、朝旁倒一倒,非得两三人上来逼抢,否则是是不传的,就好象自己的球技有多高,而别人不知道一样。
结果是,短而灵的风格没了,亚洲人特有的灵活葬送了,不知何时何地学起了英国人的长传冲吊,可惜我们不能长成英国人的个子;
结果是,创造出来的一点空档被对方补位了,机会没了;
结果是,撞墙式的配合消失了,三角短传、小范围配合不见了,队员在前、后场上疲于奔命;
结果是,对方两三人一夹击,球丢了,大家赶快去堵漏洞,进攻机会转瞬逝去了;
结果是,十一个队员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配合,没有战术,没有章法,十一个人踢不过十个人;
结果是,力出了不少,汗流了不少,伤挨了不少,但,球还是输了,世界杯预选赛被淘汰了,奥运小组赛只存在理论上的出线了。
著名足球人张路在现场评论中不断说,一脚传球,配合配合,还举了欧洲好多例子。但中国球员好像没学过“一脚传球”,他们学的都是绝顶的足球功夫,就像**里那样,可以用气功,把足球吸着、转着。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人,还有巴西、阿根廷人,他们没有足球功夫,没有球技,只会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只能玩低级游戏;中国球员可是足球祖师爷的传人,继承了老祖宗蹴鞠的衣钵,不卖弄一下,何以体现“熊猫功夫”!
中国足球队下届世界杯应该可以参加比赛吧!
国足到底有哪些痼疾呢?我认为,国足起码有以下三大痼疾:
一、进攻无力,缺少配合。
纵观中国对新西兰的比赛,表面上中国队占了上风。上半场前三十多分钟,下半场失球后的二十多分钟,球权基本都在中国队一方,控球率远比新西兰高,优势尽在中国队一边。但是就是打不开局面。为什么?仔细想想,中国队也不可能进球。中国队的进攻,有几次能达到对方禁区?即使到禁区边上,也一一被对方化解了。唯一在禁区里的两次,都是先下底,再传中,但运气不佳,都击中门柱或横梁,没有破门。整场比赛,看点也就这么点,其它时间,国足队员都在疲于奔命。中国队进的那一球,是乱军中取胜,说白了,就是瞎猫碰见死老鼠,开出的球正好砸在董方卓的头上,顺势一摆,球进了。
至于中国球员的表现,也都尽力了,但都是各自为阵,没一点配合。后卫拿到球后,一个大脚,拼命地朝前传,唯恐在自己后方被对方抢断;前锋呢,只好拼了命地去追,白白地消耗了体力。后卫的脚法也太臭,十有八九不能准确地传到前锋脚下,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一瞬间失去了。队员间就像一盘散沙,乱糟糟的,三条线不是离得太远就是挤在一起,没有一点章法。好几次,一个队员传出球(记不清几次、那个球员、什么时间)后,发力朝前跑,想和队友做撞墙式配合,可接球队员根本就没这个意识。可怜韩鹏,满世界追着球跑,特点一点都发挥不出来,再也没有了在鲁能的潇洒。我不懂,是球员不会呢,还是教练没要求,或是接球的球员长时间没碰球,想好好过过瘾。总之,占了上风的中国队没有一丁点配合,进攻乏力,今天踢平了新西兰,应该是很幸运的了。
中国队的表现,并不是今天偶尔为之。看看中国队世界杯预选赛二十强赛中的表现,哪一次不是如此。如此顽疾,竟没人看出?悲哀,中国足球队的悲哀,中国亿万球迷的悲哀,正如我在国足二十强赛出局时写的《中国球迷的悲哀》。
二、后卫无能,盯球不盯人。
中国队占尽场上优势,可就是先丢球了。并不是对方有多么好的技术和配合——如果是那样,我们也认了,也能体谅我们的足球水平低,体谅我们的球员,就像我们遭遇到西班牙、荷兰一样——可对方就两个人呀,一停、一吊,就摆脱了我们四个防守队员,形成单刀,直插空门,1:0 ,中国队出线希望遭受严重挑战。什么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后卫平行站位,没有纵深防御,球员无法补位,二是后卫漏人,被对方反越位成功。我们先不说后卫平行站位(这有可能是教练特意安排)的安排有无疏漏,但后卫漏人的问题是今天先失球的罪魁祸首。我们的后卫,两眼只盯着活动的足球,全不顾身边的人,就像一只捕食的青蛙,只对活动的小目标感兴趣。看看今天球员的反应:对方球员接球后,四个防守球员眼睛都盯着接球人的脚上球,全然不顾身边只有几步远的另一个对方球员;当对方传出球时,一切都已经迟了,更可笑的是我们的防守队员竟然从相反方向转身去追。我不知道当事人李玮峰作怎样的解释,应该说,李玮峰在这场比赛中表现还不错,但就是这个失误,李玮峰难辞其咎,中国队的三分变成了一分。
我并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用此来说明中国队的痼疾。后卫漏人,现在好像成了中国队的习惯了,不管是世界杯预选赛,还是热身赛、友谊赛,包括今天的奥运小组赛,我们的失球,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后卫漏人。后卫“盯球不盯人”难道是今天世界足球的时尚?但我看意大利的“世界最坚固的防线”,好像后卫专门是盯人的。我们的国足,教练不知请了多少,德国的、英国的、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的,还有中国本土的;足协也换了不少人,但好像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后卫漏人”问题,否则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有所改观呢?
就我们国足后卫现在的状况,接下来输球是意料中的事,小组出线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一种奢望吧,比利时比我们强,巴西更是大人玩小孩。我们的足协官员和教练应该醒醒了吧。
三、球技粗糙,却好卖弄。
说起球技,我们当然不能和小罗、梅西比。应该承认,我们的球技水平不如欧洲、美洲、非洲的球员,甚至不如亚洲的日本、韩国。
然而,我们的球员好像并不承认这一点。何以为证?你看场上,我们的国足队员,只要拿到球,总要在脚上踢它三四下,朝前带一带、朝旁倒一倒,非得两三人上来逼抢,否则是是不传的,就好象自己的球技有多高,而别人不知道一样。
结果是,短而灵的风格没了,亚洲人特有的灵活葬送了,不知何时何地学起了英国人的长传冲吊,可惜我们不能长成英国人的个子;
结果是,创造出来的一点空档被对方补位了,机会没了;
结果是,撞墙式的配合消失了,三角短传、小范围配合不见了,队员在前、后场上疲于奔命;
结果是,对方两三人一夹击,球丢了,大家赶快去堵漏洞,进攻机会转瞬逝去了;
结果是,十一个队员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配合,没有战术,没有章法,十一个人踢不过十个人;
结果是,力出了不少,汗流了不少,伤挨了不少,但,球还是输了,世界杯预选赛被淘汰了,奥运小组赛只存在理论上的出线了。
著名足球人张路在现场评论中不断说,一脚传球,配合配合,还举了欧洲好多例子。但中国球员好像没学过“一脚传球”,他们学的都是绝顶的足球功夫,就像**里那样,可以用气功,把足球吸着、转着。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人,还有巴西、阿根廷人,他们没有足球功夫,没有球技,只会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只能玩低级游戏;中国球员可是足球祖师爷的传人,继承了老祖宗蹴鞠的衣钵,不卖弄一下,何以体现“熊猫功夫”!
这就是中国足球队三大痼疾。不知什么时候能出现个真正的“医生”,医治一下这些痼疾,否则,我们这个病人就要病入膏肓了。赶快撤换那些庸医吧,也让球迷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吧。
////////////////////////////////////////////////////////////////////////////////////////////////////////////////////////////////////////////////////////////////
中国足球的土壤上结不出好果实
中国足球的负面问题有很多很多,不用笔者说,大家也能“如数家珍”地讲上几条:黑哨、假球、球员素质差、圈内一片乌烟瘴气、一切都是为了钱等等。如果是稍微跑过足球的,对足球圈有所接触的记者同志那就更是能讲上几天几夜不带停的!既然中国足球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为何还要期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国家队还能打出好成绩呢?《真心英雄》当中唱的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中国足球在这个贫瘠却还不断有人拔苗助长的土地上,怎么可能结出好的果实呢?就算是有主场之利,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照顾,临时多浇一点水,多上一点肥,多几个人用手护着它成长(中国足球在这种“呵护”下长势还算不错),但一旦主场之利没有了,裁判不再向着我们了,多出来的水、肥料和保护它的手都撤开了,中国足球就表现出了它原有的“弱不禁风”,在日本队如行云流水的配合以及如制导导弹般精确的定位球攻击下,立刻招架不住了。
上帝给了中国人借口
这一次上帝给了爱找借口的中国人一个很好的借口:日本队的第二个进球其实是手球,让中国人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自己是冤枉的!他们赛后痛骂科威特裁判的种种不是,鄙视不敢承认自己手球的中田浩二,甚至用矿泉水瓶砸向日本球迷。但这都是无济于事的,国足主要还是输在技不如人上,客观地讲,日本队第二个球,中村俊辅罚的角球位置极佳,中国队守门员刘云飞判断失误,后点完全让给了日本队的包抄队员,与其说是中田用手打进的,还不如说是中村罚出的球砸在他身上进去的,说的夸张一点,当时就算是放一个电线杆子在那,中国队还是难逃一劫,这个球怎么都是日本队的,中国队根本抢不到,只不过中田的进球方式让人无法接受,送到嘴边的肉却不用正常的方式吃进去,这个违背“常理”的吃法让中国队很气愤,但那块肉终究还是日本队的,中国队再怎么说都是没有用的。
中国男足亚运队主教练是谁
日本足协副主席、国际足联执委会会员小仓纯二昨天(9日)向日本媒体透露了这样一则消息:澳大利亚足协已经正式开始启动“脱澳入亚”计划,在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中有可能直接参加亚洲赛区的比赛。这对目前处于逆境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
据小仓纯二介绍,澳大利亚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足球水平,除了本国足协在去年年底进行一系列大胆改革之外,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希望脱离目前所在的大洋洲(澳洲)足联、转而加入亚洲足联,以便争取能够尽早进入世界杯赛。而且,澳大利亚方面已经将这个计划正式上交国际足联,希望得到国际足联的支持。
鉴于澳大利亚足球这些年来水平的下滑,澳大利亚足协首先将原来的“Soccer Australia”改名为“Australian Soccer Association (ASA)”,然后模仿韩、日职业联赛,将国内联赛改名为“A-League”,以取代原来的“全国足球联赛(National Soccer League)”,新赛事将从今年8月份开始。但是,澳大利亚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进军世界杯。自1978年闯入过一次世界杯赛之外,澳大利亚队至今迟迟未能闯进世界杯舞台,而且,受到整个大洋洲足球水平的影响,澳大利亚队这些年来始终作为亚、欧、南美球队的陪衬,在近几届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中,常常因为输球而最终与世界杯失之交臂。
本来,大洋洲好不容易争取到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赛上一个直接出线席位,但由于南美足联认为自己的席位少了,国际足联经过重新开会研究之后,重新剥夺了大洋洲的一个出线席位,获得该赛区冠军的球队依然要与欧洲赛区的球队进行附加赛。澳大利亚队目前在大洋洲的实力和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但在与欧洲球队、南美球队的比赛中,受实力的影响,依然无法胜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足协想到了“脱澳入亚”的计划,因为以澳大利亚国家队的实力,虽然无法取胜欧美球队,但与亚洲球队交锋中还是胜多负少。而且,在整个亚洲,目前除了像韩国队、日本队、伊朗队等少数球队在与澳大利亚队交锋时互有胜负外,其他球队很难在实力上占优。也就是说,澳大利亚足协希望通过加盟亚洲足联来加快进军世界杯舞台的步伐。
小仓纯二透露,澳大利亚足协的官员此前已经明确表示,由于大洋洲其他球队实力有限,包括俱乐部球队水平也不高,因而无论国家队还是俱乐部球队都无法在实战中提高水平。但加入亚洲足联之后,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球队,都有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澳大利亚本身也希望通过加盟亚足联来进一步开拓市场。
据悉,目前至少在亚足联内部尚无人反对这个澳大利亚的计划。按照亚足联的如意算盘,一旦澳大利亚足协加入的话,则意味着亚足联在今后的世界杯席位分配上还可以多争取到半个席位,由目前的4.5席直接变成5席。而且,小仓纯二作为国际足联24名执委会会员,还对外透露称,在国际足联内部也还没有人就此提出异议。今年6月份在德国举行的国际足联联合会杯赛期间,国际足联执委会将对澳大利亚这个计划进行开会讨论,甚至包括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席位分配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对澳大利亚足协加入亚足联唯一产生影响的是,一旦澳大利亚足协离开大洋洲足联之后,整个大洋洲足联将在国际足坛变得更加无足轻重,这对该洲的足球运动推广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澳大利亚足协真的加入亚洲足联之后,对中国足协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虽然参加2010年世界杯赛的亚洲球队的席位有所增加,但冲击的路上无疑又多了一只“拦路虎”。在近邻韩、日飞速进步、西亚“三小”约旦队、阿曼队和巴林队追赶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等老牌西亚强队的情况下,再增加一个澳大利亚队,已经无缘世界杯亚洲区八强赛的中国队将在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中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表面上来看,亚洲最终出线的球队可能由2002、2006年的4.5个变成了5个,席位增加了。但澳大利亚队很可能占据其中的一个,也就是说,实质是亚洲其他球队的出线机会下降了。而对当前的一切围绕着“08奥运”运作的中国足协来说,如果在未来3年多中再忽视国家队的建设的话,则可以预见的“灾难”就在眼前。这恐怕决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澳大利亚足协加入亚足联一事不是澳足协一时心血来潮,而且亚足联也早有安排与考虑。在去年12月初的亚足联年度会议期间,中国队无缘世界杯预选赛八强赛之后,亚足联曾有意帮助中国,希望安排中国队在今年3月下旬与澳大利亚队进行一场比赛。但是,由于中国足协事先并不了解诸多幕后背景情况,婉言谢绝了好意。如今回过头再来看当初亚足联的安排,也就不难看出亚足联的用心了。
为什么国足难以再崛起?为什么有人把国足变得落后?
中国男足亚运队主教练是久尔杰维奇。扬科维奇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
为备战2023年亚洲杯、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经过专家评议小组评议,中国足球协会研究批准,聘任扬科维奇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久尔杰维奇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亚运队主教练。
亚历山大·扬科维奇,1972年5月6日出生于塞尔维亚。球员时期曾效力于贝尔格莱德红星(塞尔维亚)、ASC悉尼(澳大利亚)、AS瑟堡(法国)等球队。
担任教练员后,曾执教过塞尔维亚U-21国家男子足球队、贝尔格莱德红星(塞尔维亚)、标准列日(比利时)等球队,并获得过塞尔维亚足协颁发的2011年塞尔维亚最有远见教练奖。
2018年9月28日,扬科维奇出任中国U-19(1999年龄段)国家男子足球队黄队主教练。2020年10月26日,扬科维奇完成续约,带领中国U-21(1999年龄段)国家男子足球队备战杭州亚运会。2022年7月,扬科维奇带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选拔队出战2022年东亚足联E-1锦标赛。
为备战杭州亚运会,经过专家评议小组评议,中国足球协会研究批准,聘任久尔杰维奇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亚运队主教练。
德扬·久尔杰维奇,1967年7月4日出生于塞尔维亚,欧足联职业级教练。球员时期曾效力于贝尔格勒年轻人(塞尔维亚)、古拉瑞奇(塞尔维亚)、AIK索尔纳(瑞典)等球队。担任教练员后,曾执教过贝尔格勒年轻人(塞尔维亚)、塔什干棉农(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U-17国家男子足球队等球队。
中国足球国家队
每次世界杯,似乎都是国足被调侃的时节,这次连小龙虾都上场了,国足躺着都中枪。央视的白岩松又补上一刀:“这么说吧,俄罗斯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基本上其他都去了。”
中国足球落寞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足球教育和足球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与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就好比你有再多的钱,但你对某项运动并不愿投入金钱和热情,或者投入的方式并不正确,结果都是打水漂。
看看我们身边的足球场,尽管前些年增加足球场地的声音喊得山响,但我们没有看到足球场、运动场数量上实质性增加。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我国人均足球场地面积仅1.46平米,处于全世界比较落后的水平。
对于国足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嘲讽和口水,但是谩骂和攻击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球迷乃至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对中国足球更深入的认识,更理性的思考。
中国男足在亚洲、在世界上到底是什么水平?
在中国球员眼里,中国队和之前5比1击败自己的泰国队实力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这话是国足主力前锋郜林说的;在本土教练眼里,国足在亚洲的排名在第12,大约处于亚洲二流中上游的水平——这是国足2016年杀入12强赛时高洪波的判断。
而在熟悉中国足球的世界顶级教练看来,中国队虽然不是亚洲最强球队,但在这块大陆上,所有球队对我们都得惧怕三分。2016年10月接手国足的世界冠军教头里皮说——“在亚洲,我们不用惧怕任何对手”。
毫无疑问对于这个话题,圈内人士都没有一个统一意见,但最具发言权的恐怕不是这些足球人,而是手里掌握着海量现金流和大数据,甚至可以操控个别比赛的跨国赌博公司。这些公司绝对不可能和钱过不去,因此不会像某些足球圈内人士和球迷一样,靠拍脑袋去确定球队实力档次。所以,这些公司开出的赔率以及让球盘的定位,是球队实力档次的最直观表现。
总而言之,球迷怎么看国足水平属于见仁见智的话题,至于在世界上,如果以韩国为标尺进行定位,国足在世界上属于三流球队。按照这样的定位,国足如果努力一把而且好好组织训练,完全具备冲进世界杯32强的实力。
14亿泱泱大国怎么就选不出11个能踢球的?
略懂地理的读者都知道,具有悠久传统的足球发达国家全部位于欧洲和拉丁美洲,基本分为两大种类:英法德意西这样科技经济发达的老牌工业国,以及巴西阿根廷这样依附色彩浓重、但资源极为丰富的半殖民地国家。
现代足球运动诞生萌芽的时候,正是老牌工业国开展头两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快速成长起来,足球很快在欧洲成为全民共同爱好。有钱的资产阶级为了足球乐意出钱、制定比赛规则、组建行业协会;而爱踢球的工人阶级在业余非但有了乐子,还可以通过踢好球去赚取外快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很快,工人阶级就成为了欧洲大陆工业国足球运动的主力军。
同亚非相比,19世纪的时候拉丁美洲同欧洲大陆有着更加密切的经济和人员联系,现代足球运动也很快传入了拉美。同欧洲大陆类似,拉美很快就全民狂热爱上了足球,但在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彻底的拉丁美洲,阶级壁垒比欧洲大陆森严的多。比如巴西,直到1888年才废除奴隶制。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新中国专业以及职业足球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并不是全体十几亿国民,而是生活工作在东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广东的,总规模约数千万人的工人阶级。对于这些地方的工人而言,足球是最好的业余娱乐方式。所以在这些地方工人阶级的家庭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足球国脚。在2001年十强赛的首发11人阵容中,一度有10个人来自京沪广辽吉鲁这六个省市。
那么现在中国足球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是什么人?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地理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中部崛起。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企业的崛起,就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典型代表;而在传统足球省份广东,粤东的制造业在最近10年也取得了急速的发展。
经济版图的改变也带动了足球版图的改变。杜威、郜林这两位来自河南的球员可以说是中国中部地区足球崛起的先声,到了如今,像张稀哲、蒿俊闵、黄博文、梅方、吴曦、韦世豪这些来自中部非传统足球省份的球员,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的核心人物。
虽然目前东部足球传统省市的足球体系已经足够选拔出能与亚洲层面对手正面抗衡的球员,但中国的足球先进地区的青训选材、训练科学程度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着令外界难以想象,甚至令个别足球媒体人感到绝望的差距。
那么为啥日本韩国甚至冰岛都踢得比我们好?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足球特别是欧洲足球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技战术更新层出不穷。哪怕在冷战期间,东欧与西欧两大阵营都没怎么中断过相互之间的足球交流和往来。两大阵营相互交流学习,用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共同将欧洲足球的水平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即便远隔千里的巴西阿根廷和非洲大陆(在足球产业链中,整个非洲大陆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50多个国家),由于在西欧职业足球产业链中处于依附性地位,这些地方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先进技战术打法的变化以及要求,并及时调整球员的培养方针。
冷战结束后,东欧足球圈被整合进了以五大联赛为顶端的西欧职业足球产业链。而申根公约的生效和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普及,让欧洲足球的交流速度迅速加快。这直接导致在欧洲足球这个大体系里,只要有那么点经济基础且存在显著阶级分化的国家,迟早都会出现自己的黄金一代,时间问题而已。在非洲是江山代有强队出,各领风骚十多年;在欧洲过去轮到了捷克希腊,今天轮到了冰岛比利时,10年后或许就是其他国家了。
而亚洲足球,自打一开始就与欧洲先进足球接触不多。到20世纪50年代时,中国曾经有依托同苏联、匈牙利之间亲如兄弟般的关系直接完成弯道超车、占据冷战时期亚洲足球发展先机的机会。20世纪60-80年代,正是欧美足球技术和训练日新月异的时代,与此同时亚洲足球竟然长期处在闭门造车的阶段,很快就被落在了后面,世界杯和奥运会居然成为了亚洲足球仅有的几个和世界最先进水平正面接触的机会。
到了70-80年代,亚洲首先开始与西方世界展开深入足球交流的韩国;到了90年代,深受在东京输给中国队这一刺激的日本人开始大肆挥舞手中的日元,在全世界范围内壕购大牌球星和教练,用了10年时间打造了中田英寿、中村俊辅等人领衔的“黄金一代”;而伊朗在哈塔米总统上台之后也抓紧与西方关系缓和的机会,足球运动有了极快发展,拥有了马达维基亚、阿里·代伊为代表的球员,给我们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至于中国,在80年代结束了“闭门造车”,恢复了与东欧足球的交往,在1994年职业化改革之后,与西方足球的交流密度也越来越高,以霍顿、桑特拉齐为代表的欧洲教练,带来的技战术打法和训练手段,令好多中国球员为之耳目一新。
但在那个时候,我们接触世界先进训练手段和技战术体系的机会太少了,投资太少了,深度和广度也太浅了,这才是我们10年、20年甚至30多年实力都不如对手的原因。并不是外教太多,而是外教太少了。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真正接触到世界一线主帅的威力,并让我们体会到了在正赛击败韩国队的喜悦。
国足未来会怎样?中国男足应该发展到什么水平?
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或许到了2050-2070年左右,我们就真的有了正大光明地去赢得大力神杯的实力了。
中国是超级大国的架子,这决定了在中国办任何事情,打基础都是极为困难的,但一旦基础打牢了打扎实了,我们发展起来比谁都快。只要你不是种族主义者,你就该承认只要中国足球的上限足够挑战整个欧洲——我们面积和欧洲差不多大,人口比欧洲更多。既然我们可以拿这么多奥运金牌,也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不适合搞体育。只要中国足球配套的一切环节都做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凭什么不能挑战整个欧洲?
看看这个吧!
日本和韩国闯进南非世界杯16强,展现了亚洲足球的实力。高洪波:这几年我们和日本、韩国同步开展了职业联赛,但我们现在足球市场严重萎缩,青少年球员越来越少。目前,韩国球员朴智星在曼联、日本球员本田圭佑在俄超效力,他们都是亚洲球员在欧洲效力的典型代表,“其实不光是日韩,伊朗的球员在欧洲效力的也很多。
日本和韩国闯进南非世界杯16强,展现了亚洲足球的实力。日韩两队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足球也有借鉴意义。日前,中国国家队主教练高洪波做客腾讯《名家评球》,随后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点评了亚洲球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同时也展望了中国队冲击2014年世界杯的前景。
海外球员撑起日韩两队
晨报:对于韩国和日本这两支进入16强的球队,您对他们的特点有怎样的认识?
高洪波:今年年初,我们在东亚四强赛上和日本、韩国打了比赛。从世界杯上这两个队的表现来看,他们和东亚四强赛时还是有很大变化的。日本队大概有四名海外球员加入,韩国队有六七名。应该说这两国的球员和球队都代表了他们最好的时期,他们的打法和战术也都有变化。
晨报:您觉得日韩两队在东亚四强赛和世界杯上的变化主要在哪里?
高洪波:从世界杯这几场比赛来看,日本队已经放弃了以前的思路。对手的实力,以及他们现在有本田圭佑,这些是促使日本队战术发生变化的一个依据。许丁茂教练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他想通过这届世界杯改变以往的方法。这次韩国队两个边后卫用的是车杜里和李荣杓,这两名球员当初是被德甲以前锋招进去的。许丁茂的思路是想通过进攻压制对手,这也是许丁茂教练改变以往韩国足球风格所做的一些安排。
晨报:看到亚洲球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对于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高洪波:这几年我们和日本、韩国同步开展了职业联赛,但我们现在足球市场严重萎缩,青少年球员越来越少。所以我们需要集中精力把中国足球事业全方位地组合好,把它的结构安排得更合理一些。我相信中国足球同样也能发展得很好。
选材和发展体系最关键
晨报:他们的成功,也衬托出了中国足球的落后。
高洪波:我们也在反思,中国足球这几年成绩这么差有很多因素,我们也不是很清晰。不过单纯从教练这个层次分析我们为什么落后,第一是在中国足球的发展路线上大家总是左右摇摆的。我们今天请一个英国教练,明天请一个南斯拉夫教练,后天又请了哪个国家的教练。你要知道,每个国家对足球的规划或者选材是截然不同的,包括我们国内也是一样的,像大连的教练和广州的教练过去在选材用人上就完全不一样。对于国家队的选材,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是整个发展体系的问题。国家队、职业联赛、青少年在发展上,在结构上还需要作出正确安排,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没有球场踢球。没有踢球的基础,没有踢球的人数,你怎么可能在这么少的资源里面选拔出人才?
晨报:中国队对2014年世界杯有什么展望?
高洪波:我们这届教练组工作的重点就是2014年的世界杯。我们应该怎么组建球队,包括年龄结构怎么安排,技战术的风格怎么一步步向前推进,这些都需要事先有清晰的定位和安排。 1987这个年龄段是我们的骨干队,他们都是在不同级别比赛中要使用的队员。 记者范宏基
中国球员应该多走出去
英足总旗下的获得国际足联经纪人资格的高翔也很关注亚洲球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他在看过韩国、日本等队的优异表现后也大声疾呼,“中国球员应该多走出去! ”
海外球员是日韩成功保证
在本届世界杯上,韩国队和日本队都是依靠海外球员打天下。“他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确实要比那些在国内踢球的球员高出很多。 ”高翔随后还单独列举了朴智星打进希腊队的那个进球,“为什么朴智星敢那样带球突破?那就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心!因为他是经过了英超和欧冠联赛锻炼过的球员。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踢欧冠的时候,那些希腊球员还不知道在做什么呢? ”
说起目前的海外球员,身为经纪人的高翔认为中国球员距离日本和韩国的差距还很大,中国的海外球员不光在数量上无法和日本、韩国相比,在所取得的成就上更是相差甚远了!目前,韩国球员朴智星在曼联、日本球员本田圭佑在俄超效力,他们都是亚洲球员在欧洲效力的典型代表,“其实不光是日韩,伊朗的球员在欧洲效力的也很多。当年,我在凯尔特人队主场看球的时候,当地的球迷错把我当成日本人,对我很尊敬,因为中村俊辅在那里取得了巨大成就。可当我们在谈起中国足球的时候,英国人还只能记得住孙继海、李铁。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
中国球员要多出去
目前,中国球员仅有蒿俊闵在欧洲的顶级联赛踢球,这和日韩的海外兵团的规模根本就不能相比。至于其中的原因,高翔认为,“首先是我们的国家队成绩不好,所以我们的球员在欧洲就很难得到认可。另外,日本和韩国都有很多小球员在欧洲的梯队里接受训练,在这一点上,我们落后太多了! ”
高翔认为,中国的一些成名球员要想走出去就不要眼高手低,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见得一定要到欧洲的顶级联赛,其实欧洲足球一流国家的次级联赛或一些足球二流国家的联赛都是很好的跳板。“像本田圭佑那样,他之前是在俄超效力,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他在那里的待遇甚至还不如在日本国内。但是他坚持住了,他取得了成功。现在我们的球员也需要有这种放弃精神,或许离开国内的舒服环境到欧洲去打拼很困难,但一旦成功了,个人和整个中国足球都会获益! ”
另外,高翔还给想出国踢球的中国球员提个建议,那就是必须要学好语言。“你去了之后要和大家交流,这样才能进步,不能连你踢什么位置都说不清楚,那样会耽误很多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