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名家-中国经济学家对奥运会
1.求3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点评,要求最新的新闻,好心人帮帮忙啊
2.这次北京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3.08年奥运会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求3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点评,要求最新的新闻,好心人帮帮忙啊
1 北京奥运会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好评,许多报刊载文称,奥运会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相对于中国,既然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同样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自2001年“申奥”成功到现在,中国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奥运,最强烈的意识就是展示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古国形象。当8月8日如期而至,奥运会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也就预示着中国的“后奥运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中国“后奥运时代”的解读,一些经济学家曾有过乐观的估计,认为奥运会将会使中国诸多方面出现全新景象,再加上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两点一线,必将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然而,在意识形态、文化属性方面,中西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总体背景下,中国人越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西方则越是希望借机改变中国,由此便注定了北京奥运会实际上不仅是赛场上的较量。
不过,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说明了西方错估了奥运会的价值,预示着他们在“大奥运”的竞技中已经基本失败。其实,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新奇,早在几个月前的火炬传递中已经看出,中国不但没有被西方改变,中国的民间力量反过来却把西方改变了。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首脑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对北京奥运会抵制最强烈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先生也来了个180°的大转弯。但是,一些国家首脑的“友好”姿态,并不能掩盖其身后潜藏着的“不友好”势力,随着奥运会成为过去式,之前的“抵制奥运”逻辑自然会烟消云散,而新的“后奥运”逻辑也在逐渐形成。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硬实力”得到了充分表达。但“后奥运时代”既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综合现象,负效应就不完全表现在经济领域,如自此后中国在世界的文化符号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喧哗、打斗、小脚、等印记还清晰地存储在西方人的记忆中,就只能说明“软实力”传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而这同样是“后奥运时代”的具体表现。
28月12日,第29届奥运会开赛第四天。在男子体操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拿下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分量最重的金牌。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选手邹凯说:“我很自豪能为家乡人赢得一枚金牌,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激励。”这一天,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三个月。
三个月前的惊心一震,致使近7万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近1.8万人失踪,原本沉浸在火炬传递中的中国,顿时陷入一片哀痛。媒体刊登的一张照片显示,一间灾区教室残缺的黑板报上有奥运五环标志,有顾拜旦的名字,还有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介绍等内容。那些被深深掩埋于废墟之下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分享已经触手可及的奥运喜悦。奥运火炬传递为地震遇难者暂停三天,这在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是一次“破例”。
北京奥运会的如期成功举办,是一个民族对百年梦想的坚守,也是一个国家对公开承诺的兑现。尽管我们刚刚经历灾难,尽管我们刚刚痛失同胞,但既然我们承诺过,就决不会让世界失望。近7万名同胞的生命,以怎样的方式来哀悼和铭记都不过分,但生活仍将继续,民族仍将前行。给中国十六天,还世界五千年。按照7年前的承诺,办一届有特色的奥运会,未必不是包括逝者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沉溺于哀痛,并不是对生命最好的纪念。国际奥委会罗格曾表示,希望北京奥运会能给受到大地震打击的中国人民重新带来“欢乐、希望和骄傲”。
人们的顾虑在于对遗忘的担心,对于灾难的记忆,对于死者的哀痛,对于生者的承诺,都有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冲淡。一场奥运会将吸引整个世界的目光,此刻正值灾区重建时期。在舆论焦点之外,重建工作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应当说顾虑并非全无道理。在8月6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奥运会开幕式上是否有与四川汶川相关的部分。奥组委官员回答,开幕式毕竟是一个庆祝体育竞赛的欢乐盛事,不应该也不必承载更多的东西。尽管舆论对此表示理解,但是当灾区小英雄林浩出现在开幕式上,并与姚明一起成为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人们并未遗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地震元素上,体现在灾区选手的一番真情吐露上,事实上灾区重建的步子一直没有停下。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民政部宣布地震灾区已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510余万名群众,下拨生活救助专项资金59亿元,中央储备粮58万吨。同时,民政部公布了《救灾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就地震灾区重建总体规划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我们在奥运的欢乐中没有失去对灾难的记忆,反倒将因此获得推进灾区重建的信心和毅力。按照重建总体规划中的测算,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为1万亿元,相当于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4,也相当于去年四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全部。何况,重建的目标不仅是筹钱或建房,而是再造一个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新家园。
奥运的欢乐在继续,灾区的重建也在继续。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充满的奥运将帮助我们铭记灾难超越哀痛,以有力之手抚平曾经开裂之地,以卓然信念恢复盎然生机,恢复永不熄灭的乐观精神。
3那些比金牌更耀眼的人生故事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
奥运比赛该怎么看?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学会了欣赏竞技体育比赛?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或者上网看即时信息,看到最多的是“金牌”、“突破”。摘金者,中国式的路线大致是,所在地区的、体育局会发来贺电,家乡父老在电视机前沸腾的画面会一遍一遍地播放,冠军们一路而来的奋斗史也会详细地解读给读者。而那些失利的运动员,他们的名字,默默地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金牌只有一枚,而通往金牌之路非特异的禀赋、坚韧的意志、刻苦的训练、体育科技的后盾支持不能得。再加上心理、对手等不确定性因素,金牌的炼成充满汗水、科学以及偶然性。这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也是竞技体育的美丽之处。
奥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就有不同的结论。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无论为个人还是为国家荣誉,胜负都是一件必须的事。但在中国,得到奖牌的运动员被一律奉为英雄;凡有中国夺金点的比赛被普遍关注,无夺金点的比赛观众寥寥,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欣赏奥运的问题上,还处在一个初级发育水平。中国是第一次引进奥运,五环旗上第一次烙上中国的痕迹,但我们引进奥运,不单单是为了让世界见证一个盛世中国,同时引进来的,还应该有五环之下的体育精神。
奥运的享受,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类的速度、力量、柔韧性、爆发力、耐力、团队配合、技战术打法等等生理性的极限可能,更在于享受于赛场上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动人瞬间汇聚而成的奥运精神,它与胜负有关,但它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征途故事,励志、挑战自我的、追求梦想的执着,每个故事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诠释。这些运动员,未必夺得竞技赛场的金牌,但每个阅读到他们故事的人,无不以之为英雄,以之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化身。
这次随瑞士代表团以职员身份前来的李华东,曾于训练中受伤,切除了左肾脏和脾脏。1986年又在一次比赛中,双脚跟腱同时断裂,做了手术。1988年,从2米多高的双杠上头部向下跌落到铁板上,造成颈椎和胸椎多处错位。经过多年苦练,1996年李东华终于亚特兰大圆梦,帮助瑞士拿到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李华东堪称“超人”,为此,国际奥运博物馆永久收藏李东华曾训练用过的鞍马及比赛服装和比赛用具。
前天打出“祖国好”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队出征奥运会,“因为爱,所以我回来”。这位昔日的中国英雄,以50岁的高龄、以长期与肾脏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意志、以“重在参与”的纯粹精神续写着奥林匹克神话。这种纯粹的渴望,正如美国游泳队41岁的妈妈选手拉·托雷斯所说的那样,“我只是想跳进游泳池中,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还有中国队刚刚夺金的妈妈级选手冼东妹,女儿5个月大即宣布复出,经受着老伤侵袭、产后虚弱、思女之情的折磨,但“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想法,它总是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拿金牌。”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可以踏平障碍,踏平千山万水,带人领会绝顶之处的人生风景。还有年轻的美国蛙泳运动员艾力克·尚蒂,在6月的选拔赛前被确诊为睾丸癌,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他选择了推迟手术,“奥运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我得知自己患癌症的那天,和我站上奥运会游泳赛场的那天,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追逐于金牌。否则,奥林匹克就将成为国家之间的金牌大战、成为国家荣誉的次战场、成为运动员现实名利的角逐场。而奥林匹克之所以能与我们每个人发生关系,除了可以一起欢呼人类的速度、力量与肌肉的精彩之外,更在于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精神力量。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
这次北京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奥运会开幕的日子不断迫近,市场开始担心,中国会不会像其他奥运主办国一样,奥运过后迎来经济不景气。昨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来自奥组委的官员以及世界各地的专家们共同聚焦这个问题。
奥运过后数年仍能维持9%-10%的增长
“一年以前人们问我,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会不会衰退?股市过热的情况会不会崩溃?楼市会不会崩盘等等,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很确定,我不知道经济的波动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周期,如果恰好到了奥运会之后确实衰退了,这还是真有可能的。但是在今天,在经过了这些调整之后,我现在确实比较有信心的说,奥运会以后没有进一步调整的理由,也许恰恰到奥运会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新一轮相对比较健康和稳定的增长。”身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的樊纲在论坛上表示,他对自己的这个判断很有信心。
不谋而合的是,高盛周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如果中国2008年能成功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相信奥运过后数年内中国的经济仍能维持每年9%-10%的实质增长。
樊纲表示,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在奥运会以后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尽管北京比起中西部地区、比起其他的落后地区是先进的,但是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樊纲坦言,对于后奥运经济的看好,是因为对北京未来经济发展走势的看好。“(北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对城市住房的需求,对各方面城市设施的需求仍然在今后十年、二十年都会具有巨大的潜力。”
“即使奥运会以后北京的投资出现了波动,社会投资与体育场馆的投资突然下降了,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突然减少了,对于全国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北京投资的些许减少而出现突然下降的可能。
奥运前紧缩政策保证经济不会下滑
在会议上,一些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的经济状态减少了奥运会后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樊纲也很赞同这一观点。“尤其股市泡沫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在挤破,经济也已回到了正常增长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公司近日发表的一份展望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报告指出,一些特点很可能使(中国经济)衰退的程度减小。“
在樊纲看来,“如在奥运会之前经济持续高涨、持续过热、股市、楼市持续泡沫而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整和校正,奥运会后,在(人们看低经济)预期的作用下,经济确实可能出现衰退迹象。”高盛的研究也指出,如果奥运举行临近之时,宏观经济政策过于宽松,奥运过后政策又被迫收紧,那么经济难免会走向周期性下滑。
“但是,中国从去年年底就一直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樊纲在接受访时表示,“随着今年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这种调整将会更加有效。这就给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衰退减少了理由,至少是减少了可能性。”
奥运会收益预计超60亿美元
奥运经济不会因为投资的结束而结束,相反,还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在等待着。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商机。
“服务业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奥运会的召开将把包括金融、电子、旅游、销售、餐饮、酒店在内的中国服务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并将产生持久影响。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业惟一合作伙伴———中国银行收获颇丰。在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首次披露,目前中国银行因赞助奥运会而获得的直接收益,已经超过了对奥运赞助的投入总和。
“仅仅是销售奥运的纪念品,我们的收入就达到了35亿元,所以我可以满怀信心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成本已经收回。”肖钢表示。
“2008年奥运会正在从多个方面为北京的发展带来机遇。”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兼秘书长王伟在会议上也表示,“奥运场馆的建设带动北京的经济发展,奥运经济促进了北京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陈剑预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的旅游业将继续受益大约10年时间。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预测,将有60万名外国游客涌入北京观看奥运会。预计今年有大约450万名外国游客来到北京,总消费额为48亿至49亿美元。
英国运动经济学教授克里拉·格拉顿甚至表示,奥运会至少会给中国带来60亿美元的收益。据他们估计,整个奥运投资大概达到了300亿美元的投入,这个投入在奥运之前和奥运之后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
格拉顿在此次会议上表示,奥运带给北京的收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奥运会的投资能够改变北京的交通设施。”他表示,所有这些投资在未来的四十到五十年将会带来效益。
在他看来,奥运经济并不只是关注赛事给经济带来的好处,而是要看到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08年奥运会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送来巨大经济蛋糕
“奥运投入期”内,北京GDP年均增速将达11.8%
同许多北京青年人一样,广东发展银行北京京广支行行长杨晓依正张罗给自己的汽车装饰国旗和五环旗。杨晓依说:“奥运从申办成功开始,就在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增长。
7年前,奥运经济还是一个新词,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若问起什么是奥运经济,回答还是比较模糊。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史利国认为,奥运经济,就是与奥运会有关的经济,这是一个广泛被接受的说法。奥运经济的内涵包括奥运营销、奥运商业推广、赞助商活动、广告、场馆建设、门票收入、转播权收入等。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专家匡算,北京奥运经济内涵意义上的总收入大约为20亿美元。外延则涉及奥运与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
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奥运给我们送来了巨大的经济蛋糕。数据说明,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达到1.14%,2008年则为0.85%。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
对全国经济来说,奥运经济作用十分深远。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产业教研室主任林显鹏的研究成果,奥运产生的间接经济影响大约2500亿元,再加上直接经济影响3467亿元,奥运总体的经济影响大约为6000亿元。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陈小洪认为,奥运给中国经济送来的蛋糕实际上会突破这个规模。
奥运经济影响着中国,推动着中国。这一点,企业体会很深。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中国移动围绕奥运的商业推广做得十分细致,其核心是在消费者心目中铸造中国移动服务卓越的品牌形象。中国移动宣传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对奥运会TOP不甚明了,现在不仅熟稔奥运会合作伙伴的商务营销就是TOP,而且经营理念伴随着奥运经济的深入得到了质的提升。德国Heller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执行官韩海告诉记者:“奥运经济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服务精细化,外包的水平越来越高了。”
带来活力,也带来挑战
经济基本面向好,“后奥运衰退”不会出现
奥运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又一个跳板。因为,奥运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并创造了新活力。摩根斯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凯告诉记者,这些活力表现是多方面的。
首先,奥运经济直接体现在拉动GDP、提供就业岗位上,奥运结束后仍对旅游、物流等行业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其次,奥运经济对改善经济结构有推动作用。北京及全国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将会得到提升,规模将会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其三是奥运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奥运不仅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奥运筹办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文化影响是长远的。国际奥委会罗格先生最近表示:“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开放。”事实上,开放既是中国经济30年来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经验,更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成长性的动力。
虽然奥运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明显,但任何高估奥运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增量,都是不客观的。清华大学博士傅保华说,毕竟北京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小,投资总量在占全国投资总量中所占比例也不大。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的那样,举办奥运会往往对经济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影响没那么明显,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
奥运经济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专家提醒,要特别注意防止奥运主办城市出现“白象效应”和“蒙特利尔现象”。前者指奥运场馆闲置造成的经济浪费,如希腊雅典奥运会后场馆闲置;后者指奥运场馆建设的巨大投资造成加拿大不得不以增加奥运特别税形式填补亏空。
就社会上普遍担心我国奥运后会不会出现经济低谷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中国不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出现所谓的“后奥运衰退”。理由是,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由于更加重视环保和消耗率,固定资产面临大规模更新,中国工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北京经济是否会出现奥运后衰退,北京市主要负责人说,北京最具优势的服务业增长建立在全国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基础之上,有理由相信,北京不会在奥运后出现大的经济波动。
纵观奥运经济在近30年来的表现,奥运会运作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规避“后奥运经济风险”就越有效,对此,要有足够的准备和措施,北京正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