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教程初级完整版直拍视频,乒乓球教程
1.乒乓球削球技巧图解教程
2.乒乓球回旋球教程
3.乒乓球训练教程
4.儿童乒乓球入门教程
5.乒乓球的搓球技术
新手入门姿势和技巧
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乒乓球削球技巧图解教程
圈球打法 由于中国乒乓球队过于强大,日本乒乓球队发明了弧圈球打法,即打出一定的弧线,是上旋又同时有别于传统上旋。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俗称假弧圈)。
[编辑本段]
弧圈球特点
具有强烈的上旋,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德国的波尔,希腊的格林卡,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王励勤、马琳、王皓、马龙,韩国的柳承敏、吴尚银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编辑本段]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3、提示:
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现在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⑶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编辑本段]
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锏。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编辑本段]
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横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横拍和直拍横打选手独特技术之一。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比较,弧线、反弹特点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转稍小。主要用于接下旋发球、发球抢拉、搓中转拉以及对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对拉等。
2、动作要领:站于球台偏左部位,距台约60厘米左右。两脚基本平站,身体重心落双脚,双膝微屈,腹内收,腰、上身略向左转,前臂置腹前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侧下方,肘关节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倾,重心略左脚,于球下降前期触球中上部,触球瞬间脚用力蹬地,伸膝、转腹,腰髋带动上、前臂向前上方发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并转至右脚。
3、提示:
⑴引拍时,球拍向后拉得不要太多,肘部离身体稍远一些,有利于挥动前臂发力。
⑵腰、髋带动伸膝、转腹,蹬地力量与重心转化配合协调,使球拉得转一点、稳一些。
⑶直拍反拉注意三指上移近拍柄腾出较多拍面,手腕内屈后向前上方迅速转动摩擦。
[编辑本段]
反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右脚略前,重心置于左脚,上体略左转,手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略近身,手腕内收,引拍时前臂外旋拉向左后方,拍形前倾,球弹气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触球中上部,腰髋由左向右前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以前臂为主加速向前略向上摩擦,鞭打式地击球。拍撞球后,手腕向前加力摩擦,重心由左脚转至右脚。
3、提示:参照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编辑本段]
正手侧身拉弧圈球
1、特点:当球处于反手位、步法跟得上时,适宜运用侧身正手拉弧圈球,以争取主动和得分。直横拍弧圈选手侧身拉意识很强,都能较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技术。
2、动作要领:同正手拉弧圈球,要注意正确选择侧身时机,步法移动迅速,侧身到位,并调节引拍方向、出手角度和挥拍方向,避免盲目侧身。
[编辑本段]
回击弧圈球方法
对付弧圈球的技术手段有多种,有主动和被动回击之分。能控制、减少直接失误或从被动转主动,使对方由不能拉、少拉到难以连续拉,以摆脱对付弧圈球的困境。回击方法有“挡、快带、推挤、吸、反手快撕、反拉、攻打以及对拉弧圈球。
[编辑本段]
基本动作要领简述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编辑本段]
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纠正方法
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编辑本段]
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
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
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
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
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
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
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
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
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
1 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
11.对拉练习;
12.发球抢拉练习;
13.接发球抢拉练习;
14、拉、扣结合
[编辑本段]
弧圈球主流打法不同阶段的器材配置
同水平竞技,拼的就是心理素质和兵器。而好的兵器能让运动员的心理更有把握,对自己的特长更为了解,能从容的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技战术。于此同时,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助于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广大球员和爱好者在选择器材和配置器材时提供参考依据。为专业运动员节省选择器材的时间。同时也为业余爱好者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节省金钱。本文主要对当前的器材进行分析并提出搭配方案。
“统一平衡”的基本原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球拍是击球的工具,好比战士手中的武器。乒乓球爱好者常会备一块称手的、满意的球拍。因为球拍的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乒乓球爱好者能否使用灵活、顺手。一副好的球拍必须遵守统一平衡的原则。
统一:即性能的统一,快速底版要搭配有足够速度的套胶,近而实现理想的速度。软的底版要配置适合弧圈,能吃住球的配置。或者防守和削球的配置。
平衡:即软和硬的平衡,薄厚的平衡。太软没有速度,太快不能含球。太薄容易震手,太厚则容易失去理想的手感。软的底版要搭配适当硬度的海绵,这样弥补速度的不足。硬的底版要搭配透板和中低硬度的海绵,这样更容易吃住球和控制球。
优点突出,性能全面的高端原则
性能全面:一块球拍是否好,要看他的性能是不是全面而没有绝对的缺陷,如果性能缺陷特别的大。那么你的技术就容易形成漏洞。这样在打球的时候容易被对方盯死,从而形成以自己的短处来打球的局面。或者被对方控制的局面。最终导致输掉比赛。
优点突出:在打球的过程中,运动员想赢球,应看运动员的特长技术是否足够的突出。一块好的底板在适合自己的前提下,看看它的优点是不是足够的突出?是否能够在足够全面的条件下,还能够制对方于死地。是否能够给对方足够的杀伤和冲击?
综上所述:一块好的球拍,既要性能全面,也要特长突出。而事实上这样的器材很少,就算有也不一定适合你。所以要想达到此目的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进行底版和海绵+胶皮(套胶)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并遵循以上两个原则
球拍错误搭配的五种类型
成品拍底板+套胶
初学者大都是用成品拍度过了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他们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进一步发展它,在不想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配一块套胶,可是这样的配置是错误的,因为成品拍的性能非常的差,导致没有力量的同时也没有速度。加配套胶后严重影响手感,底板的性能被掩盖,同时也影响了套胶性能的发挥。
重型碳板+硬质套胶
业余高手的手感好,控制能力强,当软板不能满足他们的进攻速度后,他们就会换硬质的底版,这样可以弥补自身发力的不足。但是他们同样会选择硬质套胶,这样的搭配就会造成吃球不足,而速度有余。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这样的配置并不符合他们的技术特点。重型碳板加硬质套胶,这样的搭配会让业余选手在比赛中失误严重增多。所以这种配置是错误的搭配。
技术全面你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输球。而特长突出你就会最大限度的赢球。这样打起球来才能发挥一技之长,才有战胜对手的优势,最终克敌制胜。选择器材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尽量让器材最突出的性能和自己的特长吻合。同时尽量避免器材最弱的性能和运动员最弱的技术项目相遇。否则你就会有明显的漏洞。这样就很难赢球了。选择器材的时候我们至少明白两个问题:第一喜欢什么类型的器材。二是坚决不能用什么类型的器材。这也是球拍配置的前提。
单桧+传统套胶
原本生于东临扶桑的单桧,单桧十足的力量与弹性浓缩于一个喷字。但是国内众多使用者都是使用狂飙套胶,多数选手都是无论什么底版都配狂飙。但是桧的最佳搭配是内能套胶,而这些套胶多数都是外国生产。国套硬度好,手感死,桧木弹性向外传递的通道被封闭,胶面的粘性又降低了出球速度,这些都与喷射的性能背道而驰。单桧的优越性能被掩盖,也违背了我们用单桧的最初目的。所以这种配置方案也是错误的。
软板+软胶
软板+软胶是非常不合适的球拍配置方案。因为形变大的软板,力量很大,速度却比较慢,需要很大的体力和比较快速的步法。专业的运动员应该选择软底版+硬套胶,这样在有力量的同时,速度也能得到保证。而且手感清晰。业余选手不会配置球拍,所以多会把软板配上软套胶。这样的配置非常耗费体力,而且很多人反手都是摩擦的状态。反撕并不是很多。100%发力几乎不可能,所以硬质套胶,用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另外就是国人打球的时间多,手感建立的比较扎实。所以狂飙对我们来说控制起来不是很难。
超厚放反手
进口套胶在国内多见MAX版本,这些MAX的海绵厚度往往是2.2MM甚至更厚。目前国内乒乓球运动员反手用外套颇为流行,于是种种MAX也被放到了反手。力量不足,选择较硬的七夹板或纤维板来弥补是可行的,应注意海绵厚度的影响。把MAX用于发力能力相对较强的正手,问题不大。但MAX如果放在反手,很容易打不透板,手感模糊不清,使不出劲来,“闷”住了球板的力量,性能大打折扣,2.2MM以上的MAX更不适合业余选手放在反手。其实,只要选薄一点的海绵,就容易打透、借上球板的力道,手感立刻就清晰敏锐了。
中国、日本和德国的套胶与底板对比分析
常用国产套胶性能解析
狂飙系列
特点:“狂飚Ⅲ”在解决40毫米大球所产生的技术影响的同时,特别针对以控制球为主或发力相对较小的运动员而研制。可减少发力时的沉重感,并获得较长的弧线,有利于对球的控制,在近台即能发挥快攻和弧圈威力。此胶是粘性胶皮,适合打磨和纯摩擦的打法,相持能力强,有利于制造旋转和弧线。打出去的球第一速度很快,发力的时候第二速度明显加快,能有效的抑制对方的进攻,并增强自己进攻的威力,是直拍弧快和快弧的不二之选。最佳配置,纯木五夹,七夹底版的正手和超形变软五夹的反手。与之相比狂飙二已经不再受世人的追捧,在大球时代,底版的硬度增加了。速度变快了,与此同时,狂飙二的优点不能和底版融合在一起,只能被淘汰。
DHS(红双喜)胶皮制作一直处于领先的行列,款式不多,但是却都很好用,G888被经过改造以后手感和出球都顺畅了,也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
当今套胶,国产适合自己国人,然而国人众多。套胶却是三分天下。729套胶中适合反手的套胶数不胜数,其中国产的占了很大的比例。
常用进口套胶性能解析
日本蝴蝶系列
BRYCE--称霸于2003年巴黎世乒赛的选手施拉格和2005年上海世乒赛男单季军的梅兹,从BRYCE系列中选用了硬质海绵的这款HARD,是因为他们要求有更低,更快速的球。在世界赛场上奋战的优秀选手,因为选择了硬质海绵的BRYCE,打出了更高质量的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水平。因此,业余选手在使用BRYCE――HARD硬质海绵胶皮的时候也能感觉到优秀选手的打球感。
Sriver威力最大特长不仅是胶皮本身所拥有的实力,而且它能减少因求与球拍的撞击而产生的能量消耗,并能增加击球的威力。SRIVER对追求击球的速度和威力及良好控制能力的选手来说是最适合的一种反贴胶皮。
相对较软的是EL,再软一点的就是FX,所以只能用反手。这些可以弥补发力不足,打不透的缺陷。也弥补了SRIVER套胶性能方面的全面化。
德国套胶系列
德国套胶主要就是软、弹,弧线不好,但是速度奇快,适合反手的弹击。同时也适合搭配硬板的正手。主要就是因为套胶本身比较软,容易打透,所以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一般都将其放在反手位。这样对球的处理显得更加容易。控制方面和进攻方面能达到统一的完美组合。
经典底板性能介绍
纯木系列:
第一类:形变大、吃球吞吐感觉明显,有足够的时间在拉球时摩擦、发力、制造旋转,用它拉球就好像你把球攥在手里又抛出去的感觉,想往哪拉就往哪拉,力量大,底劲足,第二速度惊人。这类底板间接就是体力弧圈球,用这类拍的上手速度特别快,手感清晰,控制灵活是这类拍的共同特点。目前国家队队员基本都用此类底板。
芳碳纤维系列:
其速度与力量让人爱不释手,手感扎实,近台连续进攻得心应手。底板击球时间较长,有“拉住球”的感觉,底板虽软,但用力反馈集中,弹力明显,具有高柔韧性,可以较充分地摩擦控制旋转,这种板更适合大球时代底板的需要。
碳素纤维系列:
碳素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的速度特别的快,外国选手用的比较多,所以他们的中远台弧圈球的威力非常之大。用力击球有时会感到散的感觉。
不同技术水平阶段球拍配置的不同方案
4.1 适合初学者的球拍配置
初学者,主要就是练习各项基本技术、增强对球的控制感觉和熟悉球的性理。因此软的底板或者纯木的底板更为适合,因为这样的底板更容易规范你的动作,让你在练习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掌握标准的动作,同时,也能更好的掌控球的方向和控制的手感。这就需要性能比较全面,相对来讲比较软的纯木底板。底板选好了,继而就是海绵的选择了。海绵不能太厚,否则手感不容易通透,有背初学者练球的初衷,但目前训练的水平越来越高,各地基层的水平也越来越强。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直接从2.2厚度的海绵来最初的训练,直到最后进级为止,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进行参考的。
4.2 初学者晋级阶段球拍的配置方案。
当初学者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技术过关了,需要练习比赛和组合技术,同时也需要强化自己的单项技术,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更换原来的底板,此时你可以先选择一些适合你现在技术特点的底板,也可以把自己的打法和发展方向定论下来,然后选择一步到位的器材。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也比较符合初学阶段的心理特点。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TO或OC,等具有一定特点的球拍。但是终是否能形成这样的特点还很难说。一步到位的想法最终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此,全面的高端底板具有速度优势的底板就更适合使用。科贝尔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类球拍几乎都满足和偏向于全面的方向,因为这样的球拍仍旧适合运动员练习技术。然而,弧圈球发展到今天,横板主要以弧快为主,直板主要以快弧为主,这就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打法,笔者在此研究了主流打法的配置:TO正手配置狂飙,反手UFO,其他配置略同。因为这个时候的运动员已经有了一定的手感,业余选手已经形成了简单的打法,手感方面有很多比专业的还突出,像TO和OC,等都是比较全面而且特长突出的底板。在这个时候是非常适合此时运动员的技术和发展水平。但是有很多运动员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长技术,那么你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专业运动员及业余高手不同打法的球拍配置
专业运动员的球拍配置
(1)发力好的,需要控制为辅助的运动员,丰富自己的进攻手段和打法,一般为体校和职业运动员。这些人用一般速度的底板,已经能产生很强的杀伤力了。所以他们需要手感好的。这样才能控制住球,因为谁控制了球谁就控制了比赛。这种类型的选手底板要具有一定的特点,从而使自己的特点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YEO,OC,CL,EG,PHOTINO,BOLL,狂飙王,小提琴,马碳,马林碳,狂飙浩等等一系列的具有明显特点的底板,和特制的底板。因为特长突出是赢球的硬道理。这些底板均可以与狂飙搭配。底板有控制和手感,也有很强的弹力。与狂飙搭配可以优化弧线。也可以与天极搭配,这样可以加强旋转。狂飙三伴随着中国运动员获得了多年的世界冠军,而大家选择的这些器材主要也是为了和狂飙能有很好的搭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款套胶(在你能控制的前提下)能和狂飙三出球的速度和旋转的速度,控制能力及弧线的优化相媲美的。反手基本都是日本套胶,因为日本套胶拉球和控制球比较突出,这也比较符合专业运动员的特点。
(2)无机时代球拍配置即将出现的改变与改革
在2008年奥运会以后就开始进入了无机的时代,由于没有了有机胶水的效果,所以无机时代的底板选择将会出现改变,同时也将出现一系列的器材和套胶的性能改变,底板主要就是加强了硬度,这样可以弥补力量和速度的不足,但是这样的底板一直都是大家期待的,但是目前的工艺已经很难达到,但是在更多的高新科技参与底板制作的今天,底板将会很成功的完成这一课题。当底板的改革没有跟上无机时代的时候,运动员就需要换一些比较硬的底板,与此同时,硬板与硬质套胶狂飙的搭配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硬板配硬胶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这样的配置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容易打出成绩的配置,同时对自己的打法也有很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配置。在大家都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同时,各自也都在寻找自己无机时代的配置。根据当前情况只能选择中等或者中等以上的硬度底板。而这种底板的款式特别的少,适合专业运动员的也不多。在选择的时候是比较难的。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器材的改革。所以当前的几大厂家都在进行着器材的不断更新,不断进行尝试和改革。相信不久的一天就能完成很完美而统一的改革。那时,器材的方向也只能向中等硬度以上进行发展和选择。
乒乓球回旋球教程
削球是 乒乓球 运动技术名词。利用球拍的摩擦力切削击球的一种技术。击球时,球拍后仰,由体侧上方向前下方挥拍,挥拍呈圆弧路线,在球的下降期触球的中下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乒乓球削球技术图解教程,帮助大家快速学会乒乓球!
乒乓球削球技巧:远削
远削折叠特点与运用
击球动作大、球速慢、弧线长,有利于削转与不转球和以落点变化来牵制对方。常适用于对付对方的扣杀球、弧圈球和提拉球。它是以削为主打法的选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远削的动作要点
①向上引拍,是为了增大削击球的用力距离。
②在下降期击球,但不能过于低于台面。
③要保持足够的撞击力,否则球不会过网。(上图为正手削球,下图为反手削球)
正手远削
站位中台左脚稍前,上体稍向右转重心落于右脚,持拍手臂自然弯曲于腹前。顺来球方向向右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面后仰。当球从台上弹起时,持拍手上臂带动前臂由右上向左前下方加速切削,手腕向下转动用力,在右侧离身体40厘米处击准下降期球的中下部,并顺势前送。
反手远削
中台站位右脚稍前,上体左转重心落于左脚,持拍手自然弯曲放松置于胸前。顺来球路线向左上方引拍约与肩高,拍柄向下。当球弹起时持拍手从左上方向右前下方挥动,拍面后仰,用前臂和手腕加速用力切削,球拍在胸前偏左30厘米处击准下降期球的中下部,并顺势挥至右侧下。
削球的重点难点是手臂、腰、腹和腿的协调用力。
乒乓球削球技巧:近削折叠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前进力较强,多用于近削逼角,有一定的威胁,往往能获得主动或直接得分。一般用来对付轻拉球和一般的上旋球。
折叠要点
①向上引拍比肩略高。
②根据来球的情况调节拍面后仰角度。
③前臂发力为主,手腕配合下压,击球后没有前送的动作。
乒乓球削球技巧:削弧圈球特点与运用
削加转弧圈球是削球手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加转弧圈球上旋强,触拍后向上的反弹力极大,处理不好容易回出高球甚至出界,所以难度较大。
折叠要点
①应在来球的下降后期触球,此时,球的旋转已减弱。
②击球点一般选在右腹前为宜,并适当放低些,这样可利用来球部分向上的反弹力形成自然的回球弧线,有利于提高削球的准确性。
③球拍触球时,拍面不能过分后仰,应触球的中下部;如来球旋转较强,可使拍面坚直些,并适当加大手臂向下压球的力量。
④触球时,手腕应相对固定,以免回球过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兵乓球比赛的基本设施
乒乓球训练教程
由于乒乓球拍子上的胶皮和乒乓球之间的摩擦非常大,而且乓乓球很轻,所以说你在牌子撞到球的一瞬间,抽出拍子,球就会自己高速转动,也就是回旋球。
回旋球你可以先把球扔起来,看准了球的下落,然后在球的下方削过去,就可以发出一种回旋球,这种球在过网之后会急速下坠,我经常发这种球,练好了之后会在过网十厘米左右直接叼在台子上,而且只会弹起来很低很低,都不到网高度的一半,对面如果离台子远一点,这个球直接就接不到。
第二种就是把球扔起来,从上方削过去,同时要有推的动作,这种球会在对面接到之后疯狂下坠,很可能会不过网。
还有就是在发球的时候,拍子与球接触瞬间将拍子往后迅速一抽,这种球打过去对面接起来会弹得很高,然后你直接扣死他。
乒乓球的回旋球分为两种:
1、发球回旋球:就是发球时把球向上抛,接着球拍略向前倾大约15度左右快速擦向乒乓球底部边缘,这样发出的球具有低矮、球回旋的特点,让对手很不好接球。
2、接球回旋球:接球时用回旋球技术只适合对手来的球经过碰触自己方桌面后已经超出桌面边缘,此时根据拿球拍的左右手而区分:①如果右手拿球拍,迅速闪移到来球左边,然后球拍略向前倾大约15度左右快速擦向乒乓球底部边缘。②如果左手拿球拍,迅速闪移到来球右边,然后球拍略向前倾大约15度左右快速擦向乒乓球底部边缘。
儿童乒乓球入门教程
基本战术
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打法多样。现代打法一般分为四大类:以速度为主的快攻型;以上旋为主结合速度的`弧圈结合快攻型;以速度为主结合上旋的快攻结合弧圈型和下旋为主的削球型。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几种基本步法:
(一) 单步1、 移动方法 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枣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二) 跨步1、 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 并步1、 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四) 跳步1、 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
1、 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
乒乓球的搓球技术
第一步站位:我们站到正手位,双脚打开,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腿微微弯曲,重心向前,含胸收腹,站好位置以后我们再摆好位置。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拍子放到白线的上面,这样让小朋友有一个位置感。
第二步身体动作:然后我们的身体与手臂的距离,一个拳头的距离,手臂微微抬起小臂平行的一个状态,重复刚才我们学到的这些动作,三到五次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摆的很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在开始挥拍。
第三步挥拍:挥拍让我们小臂带着大臂向前,回到我们左眼前面的位置就可以,注意一定要停顿一下,停顿回来,再停顿再向前我们重复多次,这样反复练习,就会形成一个肌肉记忆。
关于乒乓球的搓球技术
导语: 乒乓球是一种很常见的球类运动,打乒乓球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打乒乓球是需要很多的技巧的,要想快速的学习乒乓球,搓球就是一个必须学习的并且很实用的技术。接下来是我就带您一起学习一下搓球的相关技术。
乒乓球搓球技术教程:慢搓
慢搓动作幅度是比较大,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回球的速度就相对比较的慢一点了,但是这是对于增加搓球的选装的强度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慢搓一般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对搓中,快慢搓结合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奏,牵制对方。
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触球中下部。前臂向前用力为主,配合手腕动作,拍形较后仰。直拍选手反手搓以食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拇指配合发力。正手搓球以拇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横拍选手以靠近虎口处的肌肉和拇、食指的协调用力为主。慢搓最容易出现的错误:
1、拍形错误。拍形后仰过度,摩擦球太薄,球容易在球拍上打滑。如果拍形呈现垂直的状态那球就很容易下网了。所以是不能用固定一种角度的拍形去搓强度不一的下旋球。
2、搓球部位错误。不是搓球的后中下部。
3、搓球时机错误。不是在球的下降前期搓球。
4、不引拍搓球。搓球时不向后上引拍,没有用力距离。
5、托球。球拍慢慢的往上仰,然后在把球托起来。
6、撮球。用拍头对着正前方搓球,就像用板子撮东西一样。
7、搓侧旋。搓球时向右侧挥臂用力或向右侧上翻腕。
8、直线搓球。搓球时直上直下,球容易下网。搓球时应该像“瓢状”一样,有一定的弧线。
9、手腕固定或只用手腕搓球。手腕固定太死,不能发挥手腕最后加速用力的作用。
10、重心不动或重心太高。重心不动,上、下动作脱节,不能发挥下肢和身体的力量。重心太高,搓球不到位,容易失误。
11、脚不移动搓球。搓球的准确性降低。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去健身,但是却不知道去干什么?我们关注了很多的健康微信账号,却从没有认真的去执行过,因为不知道该从哪些地方开始,没有一个标准的指导,接下来三九养生堂就为您提供一份权威的健身白皮书,让你不再困扰,让你轻松运动起来。
当你开始一项锻炼计划的时候,你需要考虑这些事情:
年龄、体质状况、疾病史、有没有锻炼基础以及是否有可供自己支配的健身资源等。此外,如果你能把下面的这些健身原则灵活运用到锻炼中去,就能够使自己的身体渐渐适应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健身也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1.在参加正式的锻炼之前,一定要先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当你此前长时间未参加过相应的锻炼。
2.一些人根本就没有健身的基础,却一开始锻炼一些身体承受不了的运动,这样不仅不会起到锻炼的效果,还会引起过度疲乏、肌肉酸痛、僵硬等现象,严重的就会引起心脏的衰竭以及相关的疾病,其实一个健身最常见的.就是要循序渐进,慢慢的来,不能太急。
3.把健身锻炼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小的活动量对于健身也有帮助,比如家务劳动、爬楼梯以及以步代车等。这些日常活动虽然零碎,但日积月累却会显现大效果。
4.一定要留出锻炼的时间。锻炼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可以试验各种类型的锻炼计划,直至找到一种能够把锻炼与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锻炼方式。
实践证明,那些占用了娱乐时间参加锻炼者,一般都会感到锻炼不但增强了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同样从中获得了运动的乐趣。无疑,这种回报是非常丰厚的。
12、不判断来球旋转强度搓球。不判断来球的旋转强度是盲目的搓球,强度不一样,拍形也不一样,用力方向也有所不同。
三九养生堂提醒,打乒乓球使用慢搓技术应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击球时,前臂用力为主,转腕动作不宜过大。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时,应增加前送的幅度。
乒乓球搓球技术教程:快搓
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常用于接发球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
提醒,站位近台,身体重心前移,身体靠近来球,上升期击球。击球前,手臂应迅速前伸迎球,拍形稍后仰(比慢搓竖的多)。前臂主动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快搓一般借力还击,若来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
乒乓球搓球技术教程:搓转与不转球
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转与不转球,使对方判断错误而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条件。在对搓中把旋转变化与落点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
加转是前提,转与不转间差异越大越有威力。搓加转时,手腕爆发式用力为主。搓不转时,要注意回球的弧线。搓转与不转球中最易犯的错误有:
1、滥用手腕,造成腕、臂用力脱节。搓球既难加转,又多失误。
改正:明确手腕必须结合前臂发力,不能使二者脱节。徒手动作,体会腕和臂的结合发力。开始练习先少动手腕,慢慢再结合前臂动作增加手腕的力量。
2、不依来球旋转和高低长短变化而调整动作,易吃对方旋转。
改正:明确应根据不同来球调整搓球动作。如来球下旋强烈,则应拍形后仰些,增加向前的力量。来球不转,则应将拍稍竖些,增加向下的力量。还需增强对来球的判断能力,以提高应变能力。
除此之外,搓球还有摆短和劈长等,各有其特点,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尽量少搓,还要加强搓球的落点、旋转和节奏的变化,加强搓中抢攻的意识,不可依赖搓球得分。
但也提醒各位,搓球是一项过渡性技术,对付下旋来球比较稳健,搓球虽然可以通过旋转、落点和速度的变化给对方回球制造一定的困难,为自己抢拉或抢攻制造机会,但在现代积极主动上手的乒乓球时代,过多搓球必然导致对方先进攻的被动局面。
结语:
怎么样,我家、介绍的这些对于爱打乒乓球的你是不是很有用呢?那就来学习一下吧,动作很简单很好学哦。赶紧学习这些技术吧,这些技术学会了,就会让你轻松的打破敌手了,让大师对你刮目相看哦。作为初学者更是可以学习一下哦,多多的学习才能提高你的击球技术。
;